会议专题

二种补救方式在非超导下PICC置管失败中的应用及效果

  随着静脉输液技术的不断进步,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以其置管成功率高、血管损伤小、并发症低等优势正在我国部分医院逐步开展。但是,非超导下置管因不能对血管内部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出现置管失败在所难免。因此,探讨非超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补救措施势在必行。本文介绍了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本院静脉输液小组对34例非超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患者通过采取置管失败后立即中转为超导下PICC或CVC(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均获得了成功。鉴于PICC在静脉治疗中的优势,笔者认为,对非超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患者,首先应使用彩超判断外周静脉有无异常,若无异常,应首选超导下PICC置管,但当患者出现目标血管过细、目标血管距体表距离过深、血流速度过慢及置管过程中形成新鲜血栓时等情况时,应尽早转为超导下CVC置管,从而杜绝导管的浪费,提高置管成功率,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而良好的静脉通道。

肿瘤化疗 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非超导置管 补救方式 疗效评价

胡君娥 周志芳 范植蓉 李英 王虹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荆州医院肿瘤科 434020

国内会议

中华护理学会2012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

长沙

中文

318-320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