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胞蚴的体外培养和操作初探
目的:探究一种体外培养日本血吸虫胞蚴的新方法,并通过体外注射,感染阴性钉螺,培养阳性钉螺.方法:虫卵孵化的毛蚴与作为滋养层的草地夜蛾卵巢细胞(sf9细胞)共培养,观察毛蚴的生长情况,并拍摄生长照片.用显微注射针分别将3~5只母胞蚴注射到钉螺体内,计算钉螺的存活率及尾蚴的阳性率,用钉螺逸出的尾蚴人工感染昆明鼠,检测尾蚴的活力,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和PCR方法鉴定尾蚴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毛蚴培养1、12、24h及3d生长照片,毛蚴培养第12小时观察到纤毛板已脱落,培养2~3d的虫体呈不断的伸缩运动,此后母胞蚴维持该状态并不转化成子胞蚴.3次试验的钉螺存活率分别为24.72%、28.23%和57.89%,活螺阳性率分别为4.55%、8.57%和14.29%.阳性钉螺释放的尾蚴具有感染性,且具有与日本血吸虫相同的生物学特性.结论:体外培养毛蚴通过显微注射可以人工感染钉螺并逸出有感染活力的尾蚴,为日本血吸虫幼虫的体外操作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血吸虫 胞蚴 体外培养 钉螺 显微注射
JIANG Yan 江艳 GONG Ren-min 龚仁敏 YANG Yi 杨艺 LI Xiao-hong 李小红 LIU Yi 刘毅 ZHU Chuan-gang 朱传刚 ZHENG Hao 郑浩
Life Science Colleg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 Key laboratory for Animal Parasi 241000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241 上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 Life Science Colleg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241000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Key laboratory for Animal Parasitology, Shanghai Veterinary Research Institute, the Chinese Academy 200241 上海,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83-191
2011-04-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