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探索与认识的曲折历程--新中国建立以来一个重要经济学问题讨论与发展的历史轨迹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统称。中国有些学者将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概念的内涵相等同。其实,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中国改革开放前虽也存在商品经济和市场,但市场不起调节经济从而不起资源配置的作用。调节经济生活和实行资源配置的是国家计划。因而,虽有商品经济和市场,但不是市场经济。本文提出在中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两点:一是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要看到它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失灵。市场调节既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并会带来经济生活的负面影响。需要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消除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二是要认识无论排除市场调节的单一的计划化还是排除计划调节的单一的市场化,都是片面的、跋足的。都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协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法等国在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都还强调“经济计划化”,实行经济计划和计划调节,而我国目前连计划调节、经济计划都不能讲和不敢讲了,只留下讲市场化了。其实,宏观调控的核心是计划调节。当然不是主观主义、长官意志的一套,而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科学的计划调节,不是指令性计划经济时期的计划调节,而是市场调节基础上的计划调节。并阐述了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并强调只有既如实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市场经济思想及其发展过程,又如实理解和把握中央有关重要文献和一些主要领导人关于市场经济的讲话,才能正确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发展过程的曲折性与复杂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资源配置 体制改革 商品经济
Wei Xinghua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00-313
2009-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