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盐碱化草地生态修复的理论与实践
松嫩平原是中国东北三大草原之一,是中国重要的草业、畜牧业基地,其地带性植被为温带羊草草甸草原。由于人类活动的扰动和自然因素影响,地处生态脆弱带的松嫩草原盐碱化现象普遍,有近70%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已严重影响了区域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安全。因此,盐碱化草地生态修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在盐碱化草地生态恢复中,应遵循植被演替理论、生态积累理论、植被—土壤—大气耦合理论等生态学理论;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优先的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原则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采取自然恢复、人工恢复、建立人工草地等方法,因地制宜,因目标而宜,实施生态恢复,以期实现草地综合效益,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化综合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草地效应;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盐碱化草地 生态修复 技术分析 评价体系
倪红伟 赵雨森 梁荣欣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湿地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国内会议
长春
中文
323-335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