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今本《易传》与帛书《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的哲学发展关系

  20世纪,在《老子》以外所形成的另一股风潮,即为《周易》与《易传》帛书本在马王堆的发现。这里要先讨论的对象是:今本《易传》,亦即“十翼”与《系辞》《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缪和》《昭力》等六篇帛书的关系。在今本《易传》里共可分为十部分:《彖上》《彖下》《象上》《象下》《系辞上》《系辞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其中前六者一般两两合一为《彖》《象》《系辞》。这十篇过去被定位为孔子所作或儒家作品,在20世纪中逐渐受到怀疑,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帛书《易传》的公布,有了一波一直延续到21世纪的论述高峰。认为出自儒家的代表主要是金景芳与吕绍纲,道家论则以陈鼓应为代表。文章解决了作者与时代的争论,探讨了今本《易传》与帛书本的哲学含意,分析《周易》古经与《易传》的创作者之流派归属及其可被拴释的理论基观方向,并对《易》属“侣道”争议作一反省及突破进行论述。

《易传》 帛书 哲学发展关系 理论探讨

欧崇敬

台湾南华大学世界中国哲学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甘肃天水

中文

175-193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