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宋代“援庄入儒”析论--以“会通《庄》《易》”为例

  本文以宋代《庄子》注疏为对象,以王雱、吕惠卿、林希逸、褚伯秀等庄学注家的论点为核心、为考察主轴,探讨宋代学者以易学思想将庄子援入儒门的用心,并随文检讨其得失。《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所谓“儒家”或“道家”,其实是后人为了区别学术特色而设。儒家与道家对于人生普遍的道理,仍有可以会通之处。就此而言,宋人以《易》诊释《庄子》,进行字义与思想上的会通,确有其见地,也彰显了宋人在儒学氛围“援儒解庄”的时代特色。

《庄子》 《易传》 援庄入儒思想 宋代时期

简光明

台湾屏东教育大学中国语文学系

国内会议

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甘肃天水

中文

321-332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