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船山易学进路的人性论诠释

  人性问题在中国哲学中是个显性题材。为什么要谈人性?因为人性正是了解人之存有面貌的一个极重要的向度。无论中国哲学或西洋哲学,哲学作为爱智之学,都不断揭示宇宙及人生的最终原因与原理。哲学思辨可视为人之存有的一个特殊存有活动,“人之存有”可以是此种特殊存有活动之主题,此主题亦正是哲学史上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王船山排除汉朝的象数,从哲学思想的角度解释全部《易经》和《易传》,建立了他的《易经》哲学。学者罗光据此归纳出:《易经》全书包含“三才之道”“性命之原”“物理人事之变”,三者构成《易经》的哲学,包含形而上的宇宙思想、形而上的本体思想以及人事的伦理思想。船山的易学基本上也在此三方面有所发挥与创见。本文重点分析了船山的人性论。船山在“天”与“人”、“道”与“性”之间,安置了“善”作为其中的沟通中介。道为善源,道大而善小;善为性所资,善大而性小。加上继之者善,成之者性,于是善外无性,性必为善。如此一来,船山保留了儒家正统的性善论,也为伦理学或道德善找到了人性善的基础。

人性论 哲学思想 王船山 易学

潘小慧

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所

国内会议

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甘肃天水

中文

558-564

2006-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