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山西暴雨特点及其预报
文章分析了2009年山西省暴雨特点,并利用自动站资料、地面和高空实况资料、FY2-C产品等资料,对气候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干侵入特征、水汽输送特征等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预报着眼点。(1)2009年副高偏强,5880 gpm线北界多次北抬至山西北部,西伸脊点多次深入到中国大陆西部,且副高多进退,是造成山西2009年暴雨频发的气候背景。(2)2009年山西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西风槽、低涡切变线、东北冷涡以及西风槽+副高四种类型,影响系统和高低空形势配置不同,暴雨落区和强度均不同。(3)造成山西省暴雨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其输送通道一般为西南和南两条,常常在中层形成水汽辐合;暴雨出现在中低层水汽通量大值区密集带的湿区一侧、风辐合较强的地方。(4)干侵入分析表明,干冷空气主要来自高空中高纬度,侵入路径与切变线密切相关,并对切变线的维持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850hPa上北风的加强南压和南风的加强北跳,造成冷暖空气在山西省的强烈交汇,从而产生暴雨。(5)暴雨出现前,中低层有能量舌伸向山西,暴雨出现在能量锋区高能一侧。(6)卫星资料分析显示:造成山西暴雨的云系主要有低槽冷锋云系、低涡云系、切变云系,不同云系造成的暴雨的强度、持续时间、落区均不同;中层云导风图上,云系前出现风的辐散,云系将减弱;水汽从云前方卷入云内,云系将发展;云区相对湿度廓线值>60%,是强降水落区的指标;卫星资料在6~24h预报中作用显著。
暴雨天气 干侵入特征 水汽输送特性 能量分析 预报方法
赵桂香
山西省气象台,太原030006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4-49,4
2009-12-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