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流胶病病原的初步鉴定
本研究从湖北省咸宁市、荆门市、孝感市、随州市等地果园采集桃树流胶病枝条样本100份。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斑,获得近30种真菌分离物,将这些分离物纯化后,在PDA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性状和孢子形态进行鉴定,分离到的菌株有壳梭孢(Fusicoccum spp.),链格孢(tAlternaria spp.),盘多毛孢(tPestalotia spp.)等种类。致病性测定采用一年生枝条刺伤接种,其中壳梭孢接种枝条第2d开始发病,接种部位萎蔫逐渐蔓延至整个枝条,发病第3~4d,病部产生大量黑色分生孢子器;盘多毛孢接种枝条第3~4d开始发病,发病症状与壳梭孢类似,病部产生大量黑色分生孢子器。初步证实壳梭孢和盘多毛孢类真菌可能为桃流胶病的致病菌。
桃流胶病 病原鉴定 菌株培养 发病机制
王璠 黄俊斌 李国怀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68-68
2009-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