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流行区镰刀菌种群结构及毒素化学型分析

2008年从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安徽、江苏的33县市小麦赤霉病穗上分离获得433个镰刀菌单孢菌株,对其进行种群结构和毒素化学型的分子鉴定.种群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四川共检测到Fusarium asiaticum、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F.avenaceum和F.meridionale4个镰刀菌种,在重庆、湖北、安徽和江苏检测到F.asiaticum、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 2个种,而在河南仅检测到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其中F.asiaticum是四川、重庆、湖北和江苏小麦赤霉病菌的优势致病种,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是河南的优势种.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表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和镰刀菌烯醇(Nivalenol NW)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布,在四川和重庆NIV为主要化学型,而在湖北、河南、安徽和江苏DON是主要化学型;对DON化学型菌株进一步划分为3-AcDON和15-AcDON显示,四川、湖北、江苏以3-AcDON为主,而河南全部属于15-AcDON;镰刀菌种与DON毒素的化学型间存在一定关系,F.asiaticum主要产生3-AcDON,而F.graminearum sensu stricto主要产生15-AcDON.
小麦 赤霉病 镰刀菌种群结构 毒素化学型
史文琦 杨立军 向礼波 汪华 曾凡松 喻大昭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430064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54-154
2009-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