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致病型鉴定

  本文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致病型进行了鉴定,将种子经催芽后种植在营养钵中,同时接种200条2龄幼虫,以后间隔3d再接种200条2龄幼虫,共接种4次。接种后的植株放于室内生长,温度24~25摄氏度。75d后调查根部的白色雌虫数量,大于10个为感病,小于或等于10个为抗病。结果表明:郑州须水与荣阳两个样点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群体的致病型相同;河南许昌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群体致病型也不同于国际上已报道的13个致病型;河北保定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群体致病型与彭德良等已报道的河北定州致病型相似;郑州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群体与国内己鉴定的其他地区的群体致病型差异较大。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 致病机制 病原鉴定 种群结构

袁虹霞 李洪连 邢小萍 孙君伟 杨卫星

河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郑州450002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

昆明

中文

409-409

2009-08-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