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子午岭植被自然恢复演替带给我们的启示
以野外考察资料为基础,并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天然次生植被的类型、分布以及群落构成特征,阐述了不同群落类型之间的演替关系,为指导黄土高原人工植被建设提供了相关科学依据。根据子午岭地区植被恢复演替的历时背景与过程,我们得出如下三点启示:①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半湿润气候类型区在历时时期可能有着较大面积的天然森林分布,而在北部的半干旱地区,森林则可能只在一些隐域地段(沟道内)出现;②充分利用自然力恢复植被,包括在演替群落中人工种植演替阶段后期的植物以加快植被的自然演替进程,是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③对于人工植被建设,要有“演替”的思想,要科学运用生态学的群落演替理论,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态坏境 植被修复 水土保持 黄土高原
Li Yuyuan 李裕元 Shao Ming”an 邵明安 Cai Qiangguo 蔡强国
Key Laboratory of Agro - Ecological Processes in Subtropical Region,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Agricul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125;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 Institute of Soil and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陵712100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Cycle and Related Land Surface Processes,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320-330
2009-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