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本文在简述龙门山推覆构造带几何结构和长期活动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地震地表破裂展布和同震位移分布特征,结合石油地震勘探剖面构筑了3D发震构造模型,最后简要讨论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壳的变形习性、SEE向运动与垂直隆升之间构造转换关系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青藏高原运动学的基本特征。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带 同震位移 发震构造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四川省地震局,成都 610041 浙江省地震局,杭州 310013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 100085 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北京 100029 山东省地震局,济南 250014 陕西省地震局,西安 710068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南宁 530022

国内会议

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抗震减灾专题学术讨论会

成都

中文

31-55

2009-04-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