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的中医2型糖尿病辨证论治体系的构建

  糖尿病(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终生性、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日益增高,其中95%以上的为T2DM.应用《黄帝内经》消渴病理论,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等治疗消渴病的方法是指导临床的准则。中医“消渴病”与现代的T2DM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许多不同之处,所以,T2DM“不止于消渴,不离乎消渴。”但根据目前T2DM的临床特点,单纯以“消渴病”来囊括T2DM存在诸多不足,所以本文在《内经》消渴病理论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既能反映T2DM病机特点和演变规律,又符合临床实际的T2DM中医辨证论治体系。<br>  笔者认为,现代T2DM已不能以单一的以消渴病来辨证论治,肥胖型T2DM的病机重在中满内热,夹有湿、浊、痰、瘀、滞,因此对T2DM的辨证论治也主要集中在散满、清热、化滞这3个方面。据此,可分为气滞痰阻型、肝(胆)胃郁热型、脾虚痰湿型、肠胃实热型等几大证型分别进行论治。即使到了后期,出现虚实夹杂,在补虚的同时,也要注意慎用滋腻呆滞之品,防止助湿生痰,助热伤津。而非肥胖型T2DM的病因以阴虚为主,也可夹有瘀血、痰浊,可分为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这3型,在现代临床上较少见。

中医2型糖尿病 辨证论治 体系构建 临床应用

刘喜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糖尿病研究室

国内会议

第四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

广州

中文

362-369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