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针刺阳陵泉与大脑运动功能之间关系的功能磁共振表现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可以得到直观的大脑功能变化,其以无损伤性、以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对神经元活动进行较准确的定位、较好的可重复性和可行性等,在脑科学研究领域中被广泛应用。近年来,应用针刺进行脑功能的研究在不断进行,fMRI可以显示针刺穴位后所致大脑相应区域的信号强度增加,由此提供了针刺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生理兴奋的理论根据。供了针刺穴位可以引起大脑相应区域的神经生理兴奋的理论根据。本研究结合针刺干预和肢体运动在正常人脑运动功能区产生的变化,对针刺的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br>  结果显示,本实验中左上肢主动运动与针刺左侧阳陵泉在大脑运动功能区存在共同激活区域,在中央前回之前的运动前区、旁中央小叶中下部和右侧缘上回均有较明显激活,上述皮层区均与大脑运动功能直接相关,一涉及动作的协调、肌张力和精细动作控制等方面,结合阳陵泉穴的针刺效应,其对肢体拘挛、半身不遂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考虑其治疗机制与参与调节皮层功能尤其是运动协调和张力有关。实验研究也发现,脑梗死大鼠经过电针阳陵泉治疗后,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得到了有效地抑制,提示可以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笔者此项针刺阳陵泉的fMRI研究是相关研究的初始阶段,为研究偏瘫状态下针刺阳陵泉对大脑运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机制做了初步探讨,也证实了生理状态下针刺阳陵泉对大脑运动功能区具有重要的午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揭示针刺效应的神经生理机制。

针刺阳陵泉穴 大脑运动功能 功能磁共振 临床应用

崔方圆 邹忆怀 张华 谭中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

国内会议

第四届著名中医药学家学术传承高层论坛

广州

中文

370-373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