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伤寒论》的保胃气思想及其临床意义
将“胃气”观点应用于临床各个方面者当首推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为中国第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法方药俱全的经典之作。该书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发病和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反复提及胃气,并以脾胃所派生出的营卫之盛衰作为疾病发生与否的内在根据,以能食与否(胃气强弱)作为疾病发展(传变)和转归(预后)的辨证依据,提出了“无犯胃气”、“令胃气和则愈”的治疗原则。顾护脾胃的思想和保胃气之秘旨贯穿于《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和杂病辨证论治体系通篇,并且以脾胃为本的学术思想开后世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和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说等的先河,在脾胃学说的发展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保胃气则脾胃健运,生化气血,调养肺气,补益心气,和解肝气,充盈肾气,以使五脏安康,是一个应用于临床的好思路、好方法,充分发扬保胃气这一学术思想,对探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将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中医理论 《伤寒论》 保胃气思想 临床应用
郝迎旭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417-423
2008-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