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构造演化对大气田形成的控制作用
构造演化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大体经历了中三叠世平缓构造发育阶段、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古隆起发育阶段、现今斜坡形成阶段3个阶段。其中晚三叠世—早白垩世的上古生界古隆起可能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运动,加强于侏罗纪燕山早期运动,弱化于早白垩世末的燕山晚期运动,改造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该古隆起由于与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的生、排气高峰期匹配很好,因而成为当时天然气运移聚集的最有利区,已发现的榆林大气田和大牛地大气田即位于该古隆起部位。因此,早期受古隆起控制形成的气藏实际上属于岩性-构造复合气藏,甚至是构造气藏。随着早白垩世末燕山运动,特别是经过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后,原来的古隆起被改造为西倾单斜构造,早期形成的岩性-构造复合气藏和构造气藏也相应被改造为岩性气藏或构造-岩性气藏。因此,成藏关键时期古隆起构造背景的存在是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大气田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发育于古隆起背景上的大型岩性圈闭是上古生界大气田形成的最有利部位。
天然气田 成藏地质 构造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
赵靖舟 付金华 姚泾利 魏新善 刘新社 孙兵华 白玉斌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陕西西安710065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西安710021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6-33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