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油气运聚史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利用烃源岩主生排烃期法和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法分析了东濮凹陷濮卫地区油气的成藏期次。应用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典型剖面油气动态充注过程恢复,分析了濮卫地区油气运聚史。研究认为濮卫地区主要存在两期成藏,即古近纪末期和新近纪晚期~第四纪。东营沉积期为主要的油气生成期和油气运聚期,油气主要通过沙三段源内砂体及卫东断层和濮31断层运移,并在岩盐和泥岩遮挡下聚集,此时油气藏分布格局基本定型;东营剥蚀期原封闭断层活化,在异常高压和浮力作用下油气藏油气遭到破坏和调整,大量油气散失或运移至构造高部位聚集,至剥蚀末期油气藏油气分布基本定型;东营剥蚀末期至现今累积生烃量有限,油气在洼陷带以近距离运移为主,增加了原生油气藏的充注量。综合分析认为,濮卫地区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包括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及其热演化程度、断层和区域性盖层等。
油气田 成藏期次 油气运聚期 数值模拟 东濮凹陷
刘景东 蒋有录 徐春强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青岛266555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17-326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