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凹陷中段走滑构造与油气运聚
受郯庐断裂带右旋走滑的影响,渤海湾盆地辽东湾地区辽西凹陷中段古近系走滑伴生构造较为发育。里德尔(R)剪切断裂、雁列展布的正断层、正断层的“丝带效应”、雁列褶皱、走滑位移的构造补偿现象以及剖面上存在的花状构造等都是该地区存在走滑运动的证据。走滑构造的存在必然会对油气的运聚产生影响。研究表明,辽西凹陷的走滑运动主要发生在东营组沉积时期,走滑作用在凹陷内部形成了背斜、断鼻、断块等构造圈闭,圈闭的形成时间早于烃源岩的大规模生烃时期,有利于捕集油气;走滑产生的正断层沟通了烃源岩和储层,是油气进行垂向运移的理想通道;走滑运动在形成各种伴生构造的同时也改造了盖层的底面形态,进而影响了油气的优势运移方向。同为位于凹陷内部的背斜构造,JZ25-1构造由于处于油气运移的优势方向上,油气得以大量聚集;而SZ30-3构造则由于流体分隔槽的阻挡,油气不能运移到达,致使该构造贫化。
油气运聚 走滑构造 成藏地质 辽西凹陷 郯庐断裂
田金强 邹华耀 姜雪 李林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 102249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武汉43007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05-411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