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过程主控因素分析及成藏模式探讨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种地质条件对油气成藏过程所起的作用,本文从多元地质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的角度出发,对三肇地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覆青山口组一段源岩有效排烃范围、超压和T2反射层油源断裂组合关系控制了油气垂向向下“倒灌”运移范围、距离及层位;古构造背景、T2断层与储层砂体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侧向运移的方向、通道和距离;基准面旋回、沉积微相类型与现今构造配置关系控制着油气的垂向聚集层位及平面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油源条件及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研究区扶杨油层油气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认为研究区扶杨油层主要存在4种成藏模式,即源内—顶生下储式油气成藏模式;近源—短距离侧向运移—斜坡带断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源外—长距离侧向运移—继承性构造隆起带油气成藏模式;多源—多方式侧向运移油气成藏模式。
扶杨油层 油气成藏模式 油气运移 松辽盆地
张雷 卢双舫 张学娟 付广 刘国志
大庆石油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大庆163318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大庆163712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86-500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