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掌握不同地史时期、不同成因类型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是将该技术有效应用于油气勘探实践的基础与前提。本研究对中国东部和西部不同时期、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代表性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的分布模式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不同成因类型原油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观察到古生界海相原油不同碳数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差异较小,近似呈“直线型”分布;中生界陆相油由低碳到高碳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值由重变轻进而平缓,呈“斜线型”分布。第三系淡水湖相原油呈不对称的“双峰”型或“单峰”型,咸水湖相原油近似呈对称双峰型,同位素曲线中间分界的特征显著;淡水成因原油呈前峰型。观察到随地质年代变新,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有变重趋势。分析表明,不同成因类型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值主要取决于母源岩的沉积环境与相关的生源输入,受成熟度的影响较小;相同地史时期原油碳同位素随有机质类型变差而相对变重。不同成因类型原油碳同位素曲线对于识别油气成因与油源具有重要意义。

油气勘探 单体烃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地质年代 油气地球化学

李素梅 庞雄奇 郭栋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北京 102249

国内会议

第五届油气成藏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729-739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