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体隐蔽油气藏混源油气识别与定量研究
随着东部断陷盆地油气勘探的深入,岩性隐蔽油气藏已进入与构造油气藏并重的阶段,但其形成机理一直是个难点。本研究以牛庄洼陷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为对象,通过油—油、油—岩常规地球化学参数以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对比,表明该区透镜体油藏原油具有显著的混源特征,既具沙四上段源岩的低Pr/Ph、高伽马蜡烷特征,又与沙三下段烃源岩低甾烷/藿烷以及较高含量4—甲基甾烷相关;单体烃碳同位素值也明显介于两类原油之间。利用生物标志物和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别对透镜体岩性油气藏原油样品的混源定量计算结果显示,沙四上段烃源岩对牛庄洼陷原油贡献普遍在50%以上,也表明牛庄洼陷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的“混源性”成因是毋庸置疑的,油气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深部沙四上段,而非单一地源于相邻的沙三段烃源岩。
岩性油气藏 油气勘探 生物标志物 单体烃碳同位素 定量分析
郭栋 李素梅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北京102249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740-752
2009-10-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