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写实主义--中国现代艺术语境中的“西方主义”及其实践
往日中国与今日中国所发生的断裂,表现在视觉领域,主要集中在对写实主义的引进、认识与实践上。首先,它指一种来自西方的、与西方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视觉方式,一种以视网膜观看物象的规律为基础,同时含有明确的文化规定性的制像生产模式;其次,它还指一种嵌在中国现代艺术语境中的“西方主义”,是一个直接影响本土艺术发展的外来概念,而不是西方意义上的那种写实主义。<br> 这里有三重含义:一,所谓“以视网膜观看物象的规律为基础”,体现在艺术上,按照贡布里希(E.H.J.Gombrich,1909-2003)的研究,指的是一种“错觉主义”,其目标是再现真实。这个目标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以文艺复兴为近代起点,并在19世纪点彩派画家修拉(G.Seurat 1859-1891)的艺术中达到顶点。此后,视觉真实的问题便泛化到影像领域,而成为20世纪影像革命的动力之一。二,“含有明确文化规定性的制像生产”,指的是在“错觉主义”外表之下,艺术变化往往呈现为不同风格的转变。这些不同风格,究其实,是和时代问题紧密相联的一种视觉话语的存在,反映了不同时代对不同视觉话语的现实压力与政治诉求。三,强调写实主义是中国艺术语境中的“西方主义”,是想说明,现在所谈论的写实主义,尽管有其西方根源,但并不意指西方。恰恰相反,从这个意义看,写实主义是一个“中国概念”,因中国社会转型之压力而产生。
现代艺术语境 辨析写实主义 视觉领域 文化思想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5-130
2009-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