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美术:母题生成与演化的变调
“文革”美术的母题生成与演化问题的提出,就有其概念形成的依据及合理性。即是指“文革”美术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人物、情节,以此成为利于统驭整个美术创作有意义的线索,以及成为美术创作里代表某种含义的符号。“文革”美术的母题正是在高度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强力推行下,形成主题复制的“推陈出新”,主要包括“歌颂领袖”、“红色历史”,以及“工农兵”三大主题。而这三大主题在“文革”美术中又具有特殊的表现价值,一是采用“三突出”的表现方式,追求理想化和舞台化的“高、大、全”,以此渲染这三大主题图式化的社会意义和图式化的人物面貌;二是在色彩运用上,极力追求“红、光、亮”的典型特征,以使“红色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达到政治理想化与艺术形式上的高度统一;三是适应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环境的需要,三大主题关涉到艺术的服务对象和发展方向的根本指针,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和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如是,“文革”美术的母题生成与演化,就是围绕着这三大主题而展现的。
美术事业 文化大革命 母题生成 历史演变
刘伟冬
南京艺术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43-248
2009-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