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应用进展综述

扼要介绍了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应用的一些研究进展.桩端后注浆提高桩承载力及减小变形的机理包括高压注浆固化桩侧泥皮提高界而摩阻力、提高桩端持力层端承力,施加(醢)端预应力,并使桩端持力层整体得到加固从而提高群桩承载能力,减少群桩沉降量且使群桩沉降均匀等.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淤泥水泥土、粘土水泥土、粉土水泥土,细砂水泥土,砾砂水泥土的无(斑)限抗压强度不断增加,但峰值强度差别较大且增加的幅度有所差别.压滤效应贯穿于整个黏土注浆过程.压密注浆表现为注浆压力小于启劈压力且水泥颗粒无法透过土体.当水灰比较大且注浆压力大于启劈压力时.浆液在土体中的扩散方式以劈裂扩散为主,扫描电镜显示原状泥皮土为絮状结构,注浆后,其结构性显著加强,从原先的片状结构(资)为团粒结构.根据600根注浆对比试桩统计得到了卵石(层)、粉砂层中平均注浆(量)与直径经验公式.注浆后卵砾石特力层中极限承载力提高比值设计时可取1.46;粉砂持力层中设计时可取1.31;粉土黏土持力层中设计时可取1.25;(基)岩持力层中设计时可取1.16.注浆后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设计取值可根据考虑桩土体系的承载力计算值和按照桩身抗压强度的承载力计算值比较后综合确定,最后根据现场试(挺)试验结果调整.

灌注桩桩端后注浆 注浆机理 破坏方式 注浆体强度 扫描电镜 极限承载力 应用进展

张忠苗 张乾青 张广兴 邹键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58;浙江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杭州,310058

国内会议

第九届全国桩基工程学术会议

兰州

中文

424-444

2009-08-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