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棚户区的景观演变史及其社会心态效应
城市景观的记忆、感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心态机制,是城市人文地理学、城市史学、城市社会心理学、城市文化遗产学等共同关注的课题,但由于跨学科方法的交融不够,少有成果真正将城市景观作为一种有历史含量的地理现象,认真地复原其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并将景观史与现实社会心态有机地联系起来,以致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全面性与科学性。本文力图采用跨学科方法,在这一课题上有所创新和突破:首先,以历史地理学方法复原了上海棚户区景观的演变历程;其次,运用凯文·林奇的意象调查方法统计了今天上海人对棚户区的文化感知状态;最后分析上海棚户区的景观演变史在现实社会中的心态效应。本文将城市社区作为一种有历史含量的地理景观,在其历史过程与现实心态感知之间建立链接的方法,可为城市史、城市地理学等领域的景观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城市社会学 人文地理学 城市景观 历史演变 上海棚户区
吴俊范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89-99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