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完全竞争市场、技术冲击和中国劳动就业--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

  中国在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同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要侧重于技术水平提升。本文是从动态新凯恩斯主义视角对中国技术冲击的就业效应传导机制加以讨论。基于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在SVAR模型中施加经济意义上合理的识别假设,实证分析劳动就业和生产率水平对技术和非技术冲击的脉冲反应,得出一些经验特征: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表现为持续的短期负效应,而对非技术冲击的表现为持续的短期正效应;生产力水平对技术冲击表现为持久的正效应,而对非技术冲击的表现为短期正效应。然而,我们发现,具有完全竞争市场特点的标准RBC模型不能很好地解释劳动就业对技术冲击的负反应等经验特征,于是本文试图从非完全竞争市场角度来解释它们。也就是在一个动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框架中引进部分价格粘性、投资调整成本等因素来构建模型,而后运用中国宏观季度数据对模型结构参数校准,并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较好地拟合劳动就业和生产率水平对技术冲击和非技术冲击的脉冲反应经验特征。同时发现:中国劳动就业的波动主要是由非技术波动引起的。这些结论意味着,在分析中国劳动力市场动态效应和制定相关政策时,要考虑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中的非完全竞争因素。

劳动就业 生产率 技术冲击 经济增长 非完全竞争市场

王君斌 李阳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284-302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