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新中国政党与公民社会关系变迁研究--政党类型学和功能主义路径的分析

  新中国建立至今,政党与公民社会的关系变迁主要经历了法团主义、双重破坏、渐进开放和秩序合作四个时期。从政党类型学的角度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执政党开始在群众型政党模式的基础上部分吸纳全方位政党的特征。执政党在吸纳全方位政党特征的过程中,虽然政党介于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基本格局并未发生变迁,但执政党介入公民社会的幅度和深度却出现明显变化。从功能主义路径来看,改革开放之前,以政党为中心的体制内诉求是公民主要的集体行动模式。改革开放之后,虽然政党路径仍然是重要的公民行动模式,但其重要性在下降。同时,以公民社会为中心的公民集体行动在逐渐兴起。

中国政党 公民社会 运作机制 利益分配

高奇琦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研究院

国内会议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

上海

中文

48-58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