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布迪厄“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
本文对参与性对象化的分析中,并没有明晰地指出对象的构建步骤,事实上也不能像几何推理那样,只要根据某种定理就一定能推出相应的结论。这一点恰好反映了社会学的复杂性,难以对纷繁错乱的社会现象作出一个能概括其全部特征的解释。所以,布迪厄说“一个对象的构建—并不是通过某种开创性的理论行为就能一劳永逸地予以解决的问题”。这里没有预先画好的蓝图供研究使用,相反,研究对象构建是一项耗时费力,艰苦细致的工作,可见,这是一项颇有难度的工作,研究中对“度”的把握要求极高,不能“过”亦不可“不及”。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纯粹的客观化是不存在的,试图完全摒弃研究者自身夹带的隐含性因子是有困难的。同时应该指出的是:构建空间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主观性因素的介入,但不能排斥空间已经存在的各种关系。布迪厄尝试给出的种种解决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是不能从量上加以把握的,因此其目标实现的道路有待进一步探索。不过,布迪厄开创性的发现与其追求客观化、科学化的研究精神是值得敬佩的。
社会学 布迪厄 参与性对象化 社会结构
张广利 祁跃
华东理工大学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504-507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