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野和个人话语--新中国电影评论的两种写作形态
文章介绍了在新中国60年的电影评论中的两种写作形态,除了宏观视野层面的评论系统,还存在着或隐或显的个人话语脉流,它与政治环境以及文化语境有着内在的互通关系。指出电影评论的两种形态,既无高低之分,也无前后之别,可以称之为电影批评的双轨制。“文革”前17年的电影评论体现了“镜子效应”的特征,而“文革”以后的电影评论则更多地表现为“空气效应”的倾向。宏观视野和个人话语的电影评论,构成一种集团与个人、宏观与微观、主体与边缘的互补关系,它都可以形成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和“文化心理仪式”。
中国电影 作品评论 写作形态 宏观视野 个人话语
厉震林 倪震
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部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197-206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