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屈曲约束支撑研制及其应用研究
从支撑性能、芯板材性和节点连接三方面给出了屈曲约束支撑的设计要求。研制了TJI型和TJII型两种新型屈曲约束支撑,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表明其具有良好、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耗能能力。建立了屈曲约束支撑滞回模型、刚度方程和迭代算法,并编写了计算机程序,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算法能准确模拟屈曲约束支撑的滞回性能。通过计算屈曲约束支撑附加给结构的有效阻尼比,建立了屈曲约束支撑刚接和半刚接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简化计算方法,算例表明所提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吻合良好。针对一个8层典型建筑,对屈曲约束支撑与普通支撑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地震反应对比,结果表明在大震下,屈曲约束支撑发挥了“保险丝”的作用,避免梁柱发生显著屈服,而普通支撑发生屈曲,使得梁柱出现大量塑性铰,层间位移超过1/50,对结构不利。提出了屈曲约束支撑铰接框架结构,分析表明其滞回性能与刚接框架相当,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并基于有效阻尼比建立了屈曲约束支撑铰接框架弹塑性地震反应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时程分析结果接近。结合TJI型和TJⅡ型屈曲约束支撑在公共建筑、体育场馆、重型工业厂房、学校加固工程、物流仓库、办公楼、酒店建筑等方面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提供主要抗侧刚度、提供抗扭刚度、调整竖向刚度分布等屈曲约束支撑的三种典型应用方式,表明屈曲约束支撑不仅可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可以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灵活,使结构更加高效、经济。
建筑结构 屈曲约束支撑 地震反应 计算方法
LI Guoqiang 李国强 SUN Feifei 孙飞飞 GUO Xiaokang 郭小康 HU Dazhu 胡大柱 HU Baolin 胡宝琳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上海 200092
国内会议
上海
中文
314-345
2009-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