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北京野鸭湖湿地土壤生物可利用磷的分布研究

  利用自制的柱状采泥器分层采集了北京野鸭湖湿地土壤的柱状样,分析了土壤中总磷(TP)、有机质(OM)和生物可利用磷(BAP)的含量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讨论了BAP各形态之间及其与TP和OM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有机质和总磷总体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湿地土壤中各种生物有效磷的含量次序为:藻类可利用磷(AAP)> NaHCO3提取磷(Olsen - P)>水溶性磷(WSP)>易解吸磷(RDP)。不同采样点的生物有效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同一采样点的生物有效磷(Olsen -P、AAP)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呈指数下降趋势。各采样点垂直方向的Olsen -P与WSP、AAP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采样点表层土壤的Olsen -P与WSP、AAP也呈显著正相关。

湿地 土壤生物 生物可利用磷 分布规律 柱状采泥器

刘双 李敏 宗宁 曹琪

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中国,100083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武汉

中文

928-931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