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工湿地系统中芦苇对氨氮的耐受性研究

  选择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典型植物芦苇为对象,通过对其在不同氨氮浓度下的植株光合速率(Pn)、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line)含量等生理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和评价,研究芦苇对水中氨氮的耐受性。结果表明,适当的氨氮浓度(≤80mg/L)有利于芦苇的生长;当氨氮浓度在160到320mg/L之间时,芦苇的光合速率显著降低,酶活性急剧升高,芦苇的正常生长受到抑制;当氨氮浓度达到320mg/L时,芦苇光合速率降低到很低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但芦苇受到严重胁迫,开始枯萎死亡。芦苇对氨氮耐性的极限浓度在320mg/L左右,以芦苇为植物构建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常规生活污水是适宜的。

芦苇 人工湿地系统 氨氮耐受性 生理指标

Jingtao Xu 徐景涛 Jian Zhang 张建 Cong Li 李聪 Chenglu Zhang 谢慧君 Huijun Xie 包南 Nan Bao 张成禄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济南,中国250100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济南,中国250100 Environment Research Institute,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武汉

中文

295-298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