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洱海流域主要农田模式下N、P流失特征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客观评价不同种植模式农田的环境污染风险。方法:以洱海流域北部7个乡、镇的26个村为研究区域,通过现场调研、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比较了洱海流域10余种主要种植模式的施肥量、作物养分吸收量、土壤氮磷残留量和农田尾水氮磷含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氮磷流失特性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常年菜地、大蒜-水稻轮作两种种植模式的氮磷肥料用量、土壤氮磷残留量,远高于其他种植模式。结论:常年菜地和大蒜-水稻轮作是洱海流域农田氮磷流失风险较高的两种种植模式,需要重点防控。本研究为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控制农田面源污染,改善洱海水质、遏制其富营养化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水环境污染 农田土壤 氮磷流失 种植模式 洱海流域

TANG Qiu-xiang 汤秋香 ZHAI li-mei 翟丽梅 LEI Baokun 雷宝坤 REN Tian-zhi 任天志 LIU Hong-bin 刘宏斌 胡万里 郑洁 刘培才 习斌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iza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Research,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6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650205

国内会议

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

武汉

中文

367-371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