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三峡重庆库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研究
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水源地,也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库区可持续发展对于维护三峡水库生态安全,促进库区社会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生态足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可持续发展状况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依据重庆市2002年统计资料,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定量评价了三峡重庆库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并以此反映其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三峡重庆库区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706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44hm2,人均生态赤字达1.262hm2;同时,利用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协调系数、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发展能力等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库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上研究结果均表明,2002年重庆库区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压力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因此,库区需要改变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足迹,才能提高发展能力,促进库区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评价 可持续发展 人类活动 生态足迹模型 三峡重庆库区
陈小娟 万成炎 彭建华
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湖北,中国,430079
国内会议
武汉
中文
420-424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