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郑州大暴雨成因与可预报性分析
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局地大暴雨,24小时降雨量达174 mm,为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第二位.这次大暴雨主要由两个时段的强降水累计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1)第一时段的强降水由副热带高压内部产生的局地对流云团加强造成,对流层底层东风气流的加强提供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作用,促进了对流发展;(2)新生云团进入潮湿的大气环境中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加强.针对降水具有的明显中尺度特征,综合分析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合风廓线拼图可以很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趋势,而区域自动站的10分钟极大风速场上显示中尺度辐合线与郑州附近的气旋中心,则对应了两个时段中对流云团在进入郑州后加强、对流加剧产生暴雨的过程.因此具有中尺度特征的局地强降水可跟踪雷达、自动站等信息做出短时临近预报.
局地大暴雨 对流云团 东风气流 雷达组合风廓线 逆风区
赵培娟 张霞 吴蓁 郑世林 邵宇翔
河南省气象台,郑州450003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09-118
2008-11-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