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保护者与分利者:贫困村基层组织的多重角色
生产、保护和分利模型(production,protection and predation models)解释了资源在生产和分利之间的配置是经济收益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通过对该模型的应用和扩展,来尝试性地分析当前我国贫困村基层组织行为,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表明:贫困村基层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生产者(producer)、保护者(protector)和分利者(predator)的多重角色,在较低的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分利技术或寻租动力以及较多的潜在分利者情况下,贫困村的经济资源将以高比例保护、低比例生产的配置方式实现均衡,从而导致寻租行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恶性循环,贫困村由此可能陷入低水平均衡收益的“贫困陷阱”。
贫困村 基层组织 经济收益 利益分配 行为决策
程杰 武拉平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449-463
2007-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