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想象--从《上海的早晨》中的城市景观谈起

  今天,正当世人惊叹上海经济和社会的急剧发展之时,以”重返石库门”为代表的怀旧情绪也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社会层面弥漫开来,作为”上海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带有了令人心醉神迷的力量。它不仅成为上海城市形象的有力代言,并且转化为营建中国现代性想象的神秘背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周而复《上海的早晨》这部作品。这部庞大的四部曲小说,从构思执笔到完稿经历了27个春秋,描写的是建国初期上海资本主义工商业经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小说任意挥洒笔墨,用庞大的结构、集众多的人物显示了一幅流光溢彩的时代画面,那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社会时期所形成的一部壮丽澎湃的命运交响曲。这种整体的历史感和命运感,在小说里有非常确定的表达:一个全新的上海在这种强烈的节奏中冉冉升出海平面,社会主义的进程使得上海成为另一种生动的历史存在。

《上海的早晨》 城市景观 工人新村 社会主义城市

李芸

国内会议

第六届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

上海

中文

297-312

2007-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