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晏县麻黄科植物种类形态特征及经济用途
我国麻黄科的植物仅有一属(麻黄属)12种4变种,青海省有7个种,海晏县内有4个种,即中麻黄(Epn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x Mey)、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单子麻黄(Ephedra monosperma Gmel.ex Mey)和矮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其中,中麻黄分布面积最广有1226.7公顷,属温性草原类具麻黄的青海固沙草地型,具有较好的固沙作用和要药用价值(发汗、平喘、宣肺利水.根:甘、平.止虚汗、盗汗的功能),主要分布在3300米以下干旱荒漠、沙漠(青海湖东北岸).自上世纪50年代起,由于历史原因,1958年实施开荒种田,开垦面积达266.7公顷,加之1993年至1996年间海南州生物药品厂大量收购麻黄草加工提取麻黄素,当地牧民群众为增加收入大量的偷采乱挖,从而导致麻黄草资源破坏严重,数量急剧减少.调查资料记载,1982年白佛寺前滩麻黄密度为7株/m2,到2007年减少到1株/m2,导致青海湖北岸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草麻黄单子麻黄和矮麻主要分布在3100-3300来的山坡石缝.具有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水肿、头疼、急性肾炎、寻麻疹、盗汗、止汗的功效.但分布面积少,呈零星分布,由于是为提取麻黄素的主要原料,破坏现象日趋严重.为有效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麻黄资源,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第一、加大草原执法力度,切实打击一切破坏草原的人为行为,按照《草原法》及《防沙治沙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以此来提高和加深人们对保护麻黄资源的思想意识,把保护麻黄资源纳入法制化轨道.第二、选育采集优良品种,建植麻黄草繁育基地,尤其是麻黄草具很好的固沙效果,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环湖草地生态建设项目提供优质种植材料.第三、通过选育和栽培试验研究,正确掌握麻黄草种植和栽培技术,扩大种植面积,为中草药事业提供充分的中药资源来推动我州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第四、通过保护与种植麻黄植物资源,切实改善草地生态环境、优化农牧区产业结构,实现农牧民集约化经营提供有力的保障.总之,研究麻黄植物对环湖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保护“三江源”和“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工程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保护麻黄植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是构成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主体,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也是人类的自身生存发展的前提.因此,人类采用系统学、生态学和社会学等基础理论为指导,来实现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麻黄科 形态特征 用途
党广清
青海省海北州草原工作站 8102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2-64
2009-09-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