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精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分别调查了天然绿洲、人工绿洲、荒地和荒漠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共计125个采样点,对土壤表层的pH、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和电导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土壤盐渍化程度出现梯度变化,(2)在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天然绿洲的土壤表层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均高于其它3种利用类型的养分含量,(3)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的含量水平相对较低,(4)人工绿洲各养分要素的变异系数都低于其它3种土地利用类型.此外,通过空间替代法,选取人为开垦了1~2、3~4、6~8、10、15、20和30年的农田为样地,分析农田土壤质量与耕作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盐分(全盐量)含量变化表现为先降低又升高的趋势;而表示土壤养分含量的指标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即先增加而后开始下降,其中有机质含量变化较为明显.通过对精河流域不同用地类型和耕作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分析,揭示了现有利用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土地利用缺乏整体规划,土地质量下降、荒漠化严重,建设用地增加,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方面.根据精河流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基础,探讨了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精河流域 土地利用类型 耕作方式 土壤质量

胡江玲

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国内会议

第六届天山地质矿产资源学术讨论会

乌鲁木齐

中文

936-940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