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甘肃省天保工程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的实施,多数学者把它归结为“98”长江洪水的警示作用,但更重要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的结果.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工程的启动实施不仅受到全国人民的积极支持,而且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赞赏.但工程实施近10年来,工程区的资源环境到底改善了多少?工程区人们的生活究竟有了多大的改变呢?通过工程带动、环境改善,工程区社会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呢?本文带着这些问题,从中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背景出发,运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方法,以一个工程实施者和管理者的独特视角,结合甘肃省天保工程实施现状,在详实分析天保工程实施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的同时,对制约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次用生态足迹模型和可持续发展压力指数进行检验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对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工程的健康实施做出有益的贡献.

天保工程 可持续发展 生态承载力 对策

王顺彦 陈建成

甘肃省林业厅,兰州,730030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100086

国内会议

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农林经济管理

重庆

中文

28-34

2008-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