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预制建筑至可持续发展:香港公共房屋之经验
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在高楼林立和人口密集的市区生活环境中,兴建了约68万个出租住宅单位,供香港约三成家庭居住;每年建屋量约为15000个单位。达致可持续发展的其中一个方法,是透过使用预制建筑技术。有关技术对可持续发展带来的裨益包括提高建筑质素、提升建造效益和工地安全及提供更环保之工地作业方式:节约建筑用料和尽量减少建筑废料。房委会自20世纪80年代率先使用预制面墙、半预制楼面和预制楼梯后,一直视采用预制组件为促进可持续发展而作的策略,和突破限制的一项挑战。故此,房委会在预制建筑上能稳步迈进,预制技术由平面发展至立体预制,并由次要结构发展至主要结构的预制件。房委会于2008年完成了一个预制试验项目,率先使用两项创新预制件,包括预制结构剪力墙和大规模的立体预制件组合。每座大厦的预制混凝土量大幅增加至60%,共有约1万件预制件,当中包括1200多个立体预制件组合。这个试验项目的完成见证着研究及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并为未来公共房屋发展在改良建造技术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筑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共房屋 预制建筑技术 可持续发展
Ada Y.S.FUNG 冯宜萱
Deputy Director of Housing(Development & Construction),Housing Department,HKSAR Government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房屋署(发展及建筑)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11
2009-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