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属与分立:19世纪中叶台湾港口城市的双重贸易机制

  本文认为清代台湾并非一个同质区域,而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存在。随着各地开发的先后完成,各自依其地域特性,以港口城市为中心形成规模不一的地域经济体系,对外贸易型态也有所不同。19世纪中叶台湾开港,又带来新的面貌与冲击。国际港埠与传统港市的贸易规模和贸易型态差异更大。本文即以此际同时并存的国际港埠和传统港市的双重贸易机制为研究对象,以凸显19世纪中叶台湾贸易型态的多重性及其所形构的地域经济体系。本文所谓的贸易型态,则主要从商人组织、商品、贸易网络、投资以及资金融通等面向来观察。以下先由港口的发展,呈现19世纪台湾地域经济的多样性。其次,讨论传统港口城市的贸易型态,最后说明开港后条约港的贸易型态。

港口城市 双重贸易机制 台湾地区 清朝时期

林玉茹

台湾“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东南地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温州

中文

178-202

2009-1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