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既立其真,更穷流变--“血络”考论

  《内经》中血络本义指病理状态下现于体表的有颜色、形态变化的络脉(血管),注家多理解为“皮部络”“浮络”,提示其已从《内经》中对于病理状态的描述转为具备一定的生理性、理论构建性意味的概念,其他医家基于“血络”的运用而对其理解多有变化,如西学东渐时期的王宏翰、力倡“久病入络”的叶天士等。就“血络”概念的历史变迁而言,本义的解释未有太大的变化,概念运用则在不同维度均有延展,彰显了丰富的学术内涵。厘清概念内涵,对于明确针灸理论范畴,正确认识与传承针灸理论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针灸疗法 血络理论 体系架构 文化内涵

杨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北京 100700

国内会议

首届全国中医药博士后论坛

北京

中文

54-59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