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物温度趋向行为学评价的寒热药性研究载体--寒热体质病理模型的初步建立
寒热药性是中药的首要药性,然而寒热药性的研究载体——动物模型却一直没有统一,基于此,本文尝试从动物行为学角度,采用冷热板示差法,建立一种寒热体质病理模型(饥寒疲劳模型、营养过剩模型)的复制方法,探讨不同寒热体质与小鼠温度趋向行为变化的相关性.拟选用体重18~20g雄性清洁级KM小鼠,采用控制饮食+游泳的方法复制小鼠饥寒疲劳模型,以每日饲足够高蛋白饲料的方法复制小鼠营养过剩模型.研究表明,饥寒疲劳模型动物表现出疲惫、毛发蓬乱无泽、体重增长停滞、体温偏低、饮水量下降、尾巴及四肢冰凉等“虚寒证”特点,宏观行为学则表现为在高温区(40℃)停留比例(Remaining Rate,RR)显著增加(P<0.05),即“趋热性”增强,其内在表现为ATP酶、SDH、T-AOC和SOD活力、机体耗氧量、cAMP/cGMP比值显著下降(P<0.05),MDA活力和血浆cGMP含量显著增加(P<0.05),即机体能量代谢和抗氧化能力下降,营养过剩模型组表现则相反.上述结果提示:本文建立的基于动物温度趋向性的冷热板示差法,可以直观且客观的表征饥寒疲劳与营养过剩模型的寒热体质差异,机体相关生化酶活性改变引起的能量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变化可能是内在机制之一.
中药药性 病理模型 动物试验 行为学评价
周灿平 王伽伯 赵艳玲 夏新华 金城 张学儒 赵海平 永申 肖小河
解放军中药研究所·解放军第三○二医院 北京 100039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长沙 410208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9-165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