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协”与抗战时期的保障作家生活运动
中国新文学是现代都市文化的产物,而稿费制度则是新文学赖以独立存在的保障。但在20世纪40年代的战争环境中,随着上海、北平和南京等文化中心城市的陷落,以及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中国新文学赖以生存的稿费制度名存实亡,开始走向崩溃。为了保障新文学自身的独立发展,”文协”从1940年开始,发动了以提高稿费,保障作家生活为诉求的保障作家生活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姚蓬子等人提出的提高稿费,最后发展为争取出版和言论自由,保障作家人身自由等内容,成为了大后方争取民主自由的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积极要求有关党政部门的支持,到在争取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旗帜下反对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保障作家生活运动的历史演化过程,不仅构成了“文协”自身发展的一条重要历史线索,也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新文学的社会基础在抗战时期的变化。
文学作家 生活保障 稿费制度 抗敌协会 抗战时期
段从学
四川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武夷山
中文
235-264
2009-10-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