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论隐秀
《文心雕龙·隐秀》是《文心雕龙》争议最大的一篇,柔性美和含蓄美两说论作品之风格,修辞说论作品之修辞,艺术形象说论作品之审美特性。这四者都是隐和秀之现代阐释,而非刘勰之原意。本文试图找寻《隐秀》的立文线索,从而追溯该篇的原意。“隐”之馀味曲包,正如文字的流动、组合和编织构成了作品的整体意蕴。在意境整体中的意象,全都处在藕合关系中,它们以沉默的姿态互诉互存。而全篇最能出彩之处,即“秀”。“秀”之万虑一交,正如意蕴之往复、色彩之叠加、声音之交响,它是全篇之重心,所以才会有“动心惊耳,逸响笙匏”之效。因此“秀”不等同于句之辞采雕饰,因它着眼于全篇之主旨。正如《文心雕龙》,每段都有秀句,而篇之秀却往往在结尾。
《文心雕龙·隐秀》 作品风格 审美特性 文化意蕴
闫月珍
暨南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9-297
2008-10-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