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1950-1960年在民族政策治理中的四川康区社会变革

  四川康区是藏族聚居区之一。”康”(Khams)是藏语的称呼,为康、藏、卫三区之一部,是藏族古代的一种地理概念,而非严格的行政区划。不过它的大致范围东起二郎山,西至丹达山,南邻云南,北接甘青,包括今之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地区、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和云南省的迪庆藏族自治州。笔者认为从1950年康区解放到1956年实行民主改革,其间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康藏地区的具体实际,制定了因地制宜、因族制宜的民族政策,对一个情况复杂的社会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民族政策治理,使康区社会从量的渐变到质的结构性转变,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样的社会变革过程中,民族政策发挥了改造和治理社会的功能,四川康区称得上是当代民族地区社会转型的一个典型个案,对其研究不仅帮助我们深人认识在中国民族地区是如何进行社会变革的历史,也为我们用历史的宝贵财富服务于现实有其启发意义。

民族政策 治理措施 社会变革 四川康区

郎维伟 张晓红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

国内会议

中国民族研究西南论坛

成都

中文

117-149

2007-04-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