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援時期臺灣四健會青年赴美經驗初探
茁壮于二十世纪美国的“四健会”(4-HClub),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应美援(U.S.Aid)体系的形成与扩大而被推广至东亚地区.台湾方面,则于一九五○年代初期,在农复会主委蒋梦麟和美籍专家白仁德(A.J.Brundage)等人的大力鼓吹、推动下,才开始对台湾乡村展开引介四健会的工作。回顾四健会的引介初期,由于农复会的积极拨款、补助,并结合了农会、教育厅与农校系统等单位,以及基层人员们的努力实作,遂使台湾四健会能于美援时期快速的发展,进而成为台湾农村的重要组织之一;同时,四健会也逐渐在农业推广、青年教育、乡村建设方面对台湾农村产生助益.而在四健会所推行的诸多活动中,以美国为中心且己行之多时的青年交流工作,也在战后进一步的尝试着扩大交流区域.台湾在辧理四健会不久后即曾陆续选送人员赴外研修,一九五七年前后,则正式参与了“国际农村青年交流计划”(International Farm Youth Exchange,IFYE),既甄选台湾乡村青年赴外交流,同时也接待外籍乡村青年来台参访,此后,台湾的乡村青年便逐步展开了与美国、菲律宾、日本、韩国等地青年的国际交流.另一方面,也由于此一特殊形式的国际交流机会实为难得,台湾媒体因而持续关注着这些青年们的行程与活动。日后,这些乡村青年们甚至被人们称呼为“草根大使”(Grass Roots Ambassador).本文即拟以一九五○至六○年代的台湾四健会为讨论中心,除探讨战后台湾乡村青年藉由参与“国际农村青年交流计划”所产生的国际经验外,更希望透过史料,进而检视其时代意义。
美援时期 台湾 农复会 四健会 国际农村青年交流 草根大使
林杰民
輔仁大學歷史學系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15-340
2011-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