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种传真菌的初步研究
经过文献检索,国内未见关于甘蓝种传真菌检测的相关研究报道。本文对北京地区主要种植的20个甘蓝品种进行了种传真菌检测,并根据分离物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干种子和水洗后种子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根霉属(Rhizo-Pus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链格抱属(Alternaria spp.)真菌,种子洗涤悬浮液中主要检测到曲霉属、链格抱属和青霉属真菌;1 % Na(a10处理后的甘蓝种子携带的真菌主要为曲霉属和链格抱属真菌。此外,还从春甘45和红亩紫甘蓝两个甘蓝品种的种子上分离到镰刀菌(Fusarium spp. )。所获得的这些研究结果与国外的研究报道大致相似。国内有人认为引起甘蓝枯萎病的病原(F. oxysporum f. sp. conglutinans)可能通过种子传播,但未通过试验进行证实;还有人认为田间引起甘蓝枯萎病的病原为尖抱镰刀菌(F. oxysporum)和轮枝样镰刀菌(F. verticillioides ),并推测通过种子调运传播病害的风险性很大。作者从甘蓝种子上分离得到镰刀菌和链格抱属真菌,这为国内首次报道,但这两种真菌的具体种类及其对甘蓝种子发芽的影响以及能否引起甘蓝病害等问题,作者正在进行进一步研究,围绕这些方面的研究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将另文报道。
甘蓝种子真菌 检测技术 形态特征 品种资源 病害防治
刘梅 卢志军 王文君 郑建秋 吴学宏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系,农业部植物病理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100193 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100029
国内会议
郑州
中文
35-35
2009-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